第二天,五更鼓刚过,叶明便带着刑部差役和御林军包围了崔府。
晨雾中,朱漆大门紧闭,门楣上"清河崔氏"的匾额在灯笼映照下泛着冷光。
"开门!奉旨查案!"李天宝上前叩响铜环。
门内一阵骚动,半晌才有个老仆颤巍巍拉开条门缝:"大人,家主不在..."
叶明直接推开大门:"搜!重点查书房和账房!"
差役们鱼贯而入。崔府下人惊慌失措,女眷的哭喊声从后院传来。叶明径直走向书房,路上注意到几个小厮正鬼鬼祟祟往后院搬运东西。
"拦住他们!"叶明厉声道。
御林军立刻控制住那几个小厮,打开他们搬的箱子——全是账册和信件!
"大人饶命!"一个管事模样的人跪地磕头,"是...是管家让我们把这些烧了..."
叶明随手拿起一封信,火漆印还没拆,落款是杨毅。他冷笑一声:"统统封存,带回刑部!"
书房内陈设典雅,四壁书架上摆满典籍。叶明仔细检查,在西墙第三个书架后发现异样——几本《春秋》的装帧明显比其他书新。取下这些书,后面露出一个精巧的铜环。
"暗格。"叶明拉动铜环,书架无声滑开,露出里面尺许见方的空间。
暗格里整齐码放着账册和信件。最上面是一本蓝皮名册,翻开一看,叶明倒吸一口凉气——这上面详细记录着六部中被崔家收买的官员名单,足有四十七人!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了收受的财物和把柄。
"好个崔元峰..."叶明翻到最后一页,发现被撕去一角,边缘残留着朱砂痕迹。这抹红色鲜艳异常,像是...御用朱砂?
继续搜查,叶明在暗格底部找到一个铁匣。撬开后,里面是崔元峰亲笔写的"七月初五行动细则",详细到每个城门的接应人员名单,甚至标注了太庙刺杀的备用方案。
"大人!"一个差役匆匆跑来,"在账房发现密室,里面堆满金银,还有...还有兵部的文书!"
叶明随他来到账房后的密室,只见十几个大箱子敞开着,有的装金银,有的装绢帛,最醒目的是中间案几上摊开的几份兵部调令——全是盖了印的空白文书!
"这是要伪造调兵手令啊..."随行的刑部主事擦了擦汗。
搜查持续到午时。当叶明带人离开时,崔府正门已经贴上了封条。
他特意绕到后院墙外,发现一处新翻的泥土。令人挖开后,竟起出五具尸体,都是被勒死的年轻男子,后颈处依稀可见狼头刺青。
"是杨家的死士。"叶明蹲下检查,"看来崔家早就开始清除证据了。"
回到刑部,叶明立即提审崔府管家。那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瘦男子,起初还嘴硬,但当叶明拿出从他卧房搜出的私账时,顿时面如死灰。
"大人明鉴!小的只是奉命行事..."管家趴在地上磕头,"那些金银往来,都是老爷亲自经手..."
"那这些呢?"叶明甩出几封管家与杨府往来的密信。
管家见铁证如山,终于崩溃招供。他交代崔杨两家合作多年,杨家负责与胡人联络,崔家则专攻朝堂渗透。
最惊人的是,他证实崔元峰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收买禁军将领,连皇帝身边的侍卫都有崔家眼线!
录完口供,已是日影西斜。叶明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准备回国公府。
刚出刑部大门,就看见自家马车停在路边,车帘一掀,露出叶瑾笑嘻嘻的脸。
"三哥!娘让我来接你!"
叶明上车才发现,小妹还带了食盒。打开一看,是还温热的葱油饼和卤牛肉,香气顿时充满车厢。
"三个,慢点吃。"叶瑾递过帕子,"你都一天没吃东西了。"
叶明这才感到饥肠辘辘,三两口就解决了一张饼。叶瑾双手托腮,眼睛亮晶晶的:"三哥,今天查抄崔府刺激吗?找到什么好东西了?"
"机密。"叶明故意板起脸,"小孩子别打听。"
"我都十二了!"叶瑾撅嘴,"再说,我可是帮过你的!"
她突然压低声音,"我认识崔府的一个丫鬟,可以帮你打听消息..."
叶明立刻严肃起来:"不许胡闹!崔家现在狗急跳墙,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叶瑾不情不愿地应了,趁叶明不注意,突然抽走他袖中露出半截的纸页。
"还来!"叶明去抢。
叶瑾灵活地躲闪,瞄了一眼:"'七月初五...玄武门...弓弩手...'"她突然僵住,"这是..."
叶明夺回纸页,见小妹脸色发白,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