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乘风看上去也就是青年模样,居然已有四百多岁!
“大争之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邹衍扭头,看着这个跟随自己四百多年的学生,“稷下学宫不可能永远超然物外,你还年轻,有你自己要走的路,你且去收拾收拾。”
“老师!”姜乘风急了。
“老师,学生真的什么都没看见!还望老师可怜,留学生在您座下继续学习,学生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还未请教老师。”
看着满脸急色的学生,邹衍笑着轻摇头。
这个傻小子,还真以为老师是因为刚才的事情啊。
“乘风,稷下学宫现在还有多少先生,学生。”
姜乘风顿了顿,“回老师,除了您以外,还有三位老师,加上学生自己,学生一共还有五位。”
“哎......”邹衍背对姜乘风,负手仰头望天。
姜乘风望着老师孤寂的背影,内心感到一阵悲哀。
“那场动乱摧毁了稷下学宫的繁荣,为了稷下学宫的未来,子舆和卿他们付出了太多,稷下学宫的先生和学生们付出了太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邹衍口中的卿,就是大名鼎鼎,说出“人性本恶”的后圣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
而子舆,则是孟氏,名轲,被世人称为儒家亚圣的孟子。
姜乘风的心中充斥着悲伤,年幼时的他目睹了稷下学宫的繁荣昌盛。
他的一生都伴随着稷下学宫。
亲眼目睹了她从繁荣到现如今的落魄。
现在的她,就像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孤寂而落寞。
辉煌,早已不在,唯有在岁月的洗礼下,在她曾经青春美丽的脸上遗留下点点沟壑。
曾经的稷下学宫之繁荣,是百家的争鸣,是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碰撞。
亚圣孟子、后圣荀子、南华真人庄子、列子......
稷下学宫包含了太多前辈的心血。
姜乘风所有的记忆都在稷下学宫,现在老师要赶他走,他如何能不害怕,恐慌。
就好像一起生活了数百年的父母,突然要把自己赶出家门,与自己划清界限。
现在的姜乘风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无助害怕。
他楚楚可怜地望着老师,希望老师能回心转意,不要赶自己走。
“乘风。”
“老师!”姜乘风双眼闪烁着泪花。
邹衍见了他的模样,心里叹息一声,心里发狠,一咬牙说道:“为了稷下学宫的未来,你必须走。”
“老师!”
邹衍没有理会他,转身离开。
“老师!”
姜乘风悲戚的声音让邹衍心里一颤。
他顿了下脚步。
见到这一幕,姜乘风双眼重新亮起希翼的光泽,满心期待地希望老师能转身。
然而,迎接他的却是无尽的失落。
邹衍顿了下脚步,头也不回地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