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认祖归宗
墨达对自己的认识很正确。
殿试,他排在孙山之前几位,歪歪扭扭跨入了进士的行列。
可但再怎么,也是进士,全天下也就那么些!
尤其他这个年龄的,说是天之骄子也不为过。
先不提墨家是如何欢喜,王氏惊喜之下变得不明所以,张口闭口都是:如果再如何如何,你就会考得更好……之类的吧。
总之吧,无比的扫兴。
单单说这次的探花郞:钱念祖。
本就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长得还挺俊,更有离奇遭遇,让他风头无两,直接盖过了状元和榜眼。连说书先生,都连夜的编上故事了。
原来,钱念祖考进贡生后,在殿试的前一晚,他的住所着了火,险一险,就命丧火场了。
幸好有贵人搭救,街坊四邻也拎着水桶起来,非常及时的把火扑灭了。
他和姐夫和还有两个仆役被救出来。四个人,只穿着寝衣,光着脚。
唯一幸运的是,第二天殿试所需的一切身份资料,早已经整理好,放在枕头边上了。往外跑时,他没忘了抓上。
火扑灭了,人没受伤。但他们的衣物、行李,还有携带的银票,都烧了。
有些现银,压在倒塌的杂物里,天黑,也找不到。
四个人,只有他包里准备第二天吃饭用的零散银子。
邻居好心,借了一间房给他们住。第二天,天蒙蒙亮,官府就来了人,竟然要以纵火为由,带他们去调查。
四个人披着邻居借的棉被和旧衣,狼狈不堪,与官府的人交涉,表明这非纵火,还提及钱念祖今天的殿试。
但官府的人根本不听,非要把四个人都带走。
这下,钱念祖是真急了,眼泪直流。憋在嘴边的话,刚想说出口……
叮咚声响,一驾豪华的马车从旁边经过。看到着火后的狼藉,便停车相问。
钱念祖年纪轻轻就上京赶考,肯定也不是个菜书生。连忙上前行礼,向车里贵人说了自己的情况。
车里……当然是永安郡王,他一听便让人掀开车窗,说自己现在就是进宫,陪皇上主持殿试的。
钱念祖大喜的下跪,请求永安郡王相帮。
永安郡王看钱念祖,二十出头的模样,长相清秀,虽然穿得狼狈,但气度不俗。就颜悦色的跟官府的人说:他千里赶考,着实不易。中了贡生,要参加殿试,也无纵火的理由,八成是不小心。
况且房屋是他姐夫所租,也应由他姐夫负责后果。
钱念祖要参加殿试,如果因为这个误会,耽误了殿试,皇上责怪下来,谁也承担不了。
官府之人心中再不愿,也得赔着笑脸,点头哈腰行礼后走了。
永安郡王立刻让打发护卫去家里取他的衣裳和鞋子,在宫门口,给他换了,顺利的进殿考试。
永安郡王的衣裳鞋,哪有不好的?
钱念祖穿在身上,原本就不错的年青人,现在更是如贵公子一般。要知道,能来来这里的,就没太年青的,三十左右的很正常,都留着短须,也都文人装扮。
这令他犹如鹤立鸡群,非常显眼。墨达这样的人,都不出彩了。
连皇上,都一眼一眼的,频频看向他。
等考完,永安郡王又好人做到底,在一个雅致的客栈里,为钱念祖一行租了套房子。
几天后,榜发下来,钱念祖没什么悬念的中了探花。
想必是才华有,但形象更佳吧……
二十三岁的探花郞,一时间风头无两。
永安郡王的仁义,宽怀,为皇上选优才辛劳,还能礼贤下士的名号,在京城传为美谈。
皇上也对永安郡王,好好的夸奖了一番。
永安郡王笑谢皇上夸赞,然后轻看了太子一眼,表示火灾还在调查,若是查到,有人蓄意加害未来的国家栋梁,请皇上绝不轻饶!
别管太子心里如何恼火,容色不变……
墨伊一直在观察着事态变化,那天发现着火,并进行救援的,就有齐王府盯梢的。回来说了,火是有人放的。他们出手相救的时候,还有其他高手在救,并不光是邻居们……
最近太后和皇后之前的争斗还挺密集,但双方都有些克制,并没打算赶狗入穷巷……
这事还没完,就又出了件新鲜事的。
探花郞钱念祖,打马游街后,就寻到永安郡王,跪在他面前,说自己家与太后娘娘有些渊源,求他带自己:“去见见太后她老人家!”
永安郡王还真就带着他去了。
太后娘娘看到钱念祖,愣了半天神,然后说:“这后生倒是眼熟!”随后又对他大加赞赏。什么年青有为啦,风度绝佳啦……等等吧。
钱念祖却突然拿出了一份东西,要跟太后娘娘“认亲”。
原来,他还真不是外人,是太后娘娘的同父异母弟弟的孙子。
这是一个很落俗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