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勤政殿议事

  翌日。

  勤政殿御书房。

  李烨背负双手望着门外的一棵菩提树发呆。

  杨家萧太君、独孤家老令公独孤纵横、赵家老爷子赵忠懿分别坐在三张软凳上。

  户部尚书宁青柏、兵部邢同照、工部尚书徐文亮、刑部尚书葛洪躬身立在几人两侧。

  可以说,唐国朝廷的话事人,除了称病在家的曹兴辅、吏部尚书周煜远在庐阳之外,基本上都在这里了。

  屋里八九个人,此时却是鸦雀无声。

  并且每个人都和李烨的表情一样,似在凝神沉思,又似在怔怔出神。

  “现在国家已经到了危急关头,说是生死存亡也不为过,诸位是朕的肱骨之臣,亦是我国的擎天之柱,该当如何,都说说吧。”

  李烨轻微叹息了一声,语气之中没有丝毫感情,只有深深的疲惫。

  事情的起因始于龙书案上的一份奏折。

  这份奏折来自于东北边境城市——南浔城守将唐放。

  内容是:齐国在思南城陈兵十万,日夜操练,大有南下侵吞南浔之意。

  南浔城位于唐国东北,与齐国相邻思南城相邻,也是唐国的另一个门户,其战略价值不亚于西北的武宁城。

  如果真如唐放所说,齐国要是在此地开辟第二战场,可说是直插唐国软肋,那么李烨的话也绝不是危言耸听。

  要知道此时的唐国连年征战已有五六年之久,期间从未有过喘息机会,国力衰弱严重,要不是秦昊一番折腾给朝廷回了点血,只怕现在更是千疮百孔。

  远的不说,自杨天赐率领五万特种部队支援庐阳之后,就算是京城重地,也仅仅只是靠着三万禁军勉力支撑。

  即便是这样,国内还天灾不断,就算是当下,永安城外还有数千灾民急需安置。

  无钱、无粮、无兵、无将。

  外有大敌当前,内有天灾人祸不断。

  这不是生死存亡是什么?

  几人既然是唐国的重臣,那么对朝廷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之所以沉默不语,就是因为上面的这些原因。

  越是沉默,屋内的气氛越发压抑。

  最终,李烨几乎是用祈求的目光望向了萧太君。

  萧太君也是无奈地叹了口气,提着拐杖站了起来,施礼后道:“南浔城绝不容有失,派兵支援势在必行。”

  此话说出,李烨轻轻松了口气。

  有人开了口,邢同照自然地接话道:“臣附议,只不过请问老太君,该派谁前往?”

  虽然只问了一个问题,但却包含了所有难题。

  他这么问自然是不想让兵部担责。

  萧太君毅然道:“朝廷的将领要么年老力衰有心无力,要么已经披甲在外,现如今能够征战的也唯有一人而已。”

  李烨虽然已经猜到萧太君说的是谁,但仍是开口问道:“不知老太君所说何人?”

  萧太君道:“九妹婷芳。”

  独孤纵横压着胸中怨气道:“老太君,婷芳如今已经身为人妇,戴甲出征是否不妥?”

  他的这口怨气倒不是针对萧太君,而是在场其他人,也包括李烨。

  眼前唐国朝廷是个什么样大家心照不宣,该怎么做、该派什么人其实基本上已经有了答案。

  毕竟永安城中能用的武将除了杨婷芳再无他人。

  只不过独孤纵横觉得,提出这个人选的人不应该是萧太君,而是其他人,最好是他李烨。

  凭什么好人都让你们来当,事情却让人家来做?

  这句话倒不是要阻拦,而是借着怨气在向众人讨要好处。

  杨婷芳是杨家人,他的这一举动看似荒诞,实则大家一点不觉奇怪。

  现在谁不知道秦昊是他独孤家的女婿?

  杨婷芳再怎么说也是女将,还能位极人臣不成?讨要好处的最终结果不还是落在秦昊身上?

  李烨也不是傻瓜,闻言当即表态道:“那以令公之意该当如何?若有其他意见,朕莫有不从。”

  独孤纵横也当即起身躬身施礼:“老臣倒没有其他意见,而是婷芳既已为人妇,要她出征是否也要征询下本人的意见再做定夺?”

  李烨点头道:“这是自然。”

  随后吩咐范培云道:“你亲自去一趟秦府,传朕的口谕,请九姑娘和秦大人过来一趟。”

  “是。”

  范培云答应一声躬身而退。

  等他走后,李烨看了独孤纵横一眼道:“那诸位就在这里略等片刻。”

  几人彼此对望一眼躬身领命。

  在场之人无一不是人精,自然清楚李烨的目的,这是准备商量给秦昊什么好处了。

  毕竟一会人家来了,你不能红口白牙就让人家媳妇上战场不是?

  独孤纵横随即看向萧太君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