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91章过船费
从青华楼回来的刘慧兰,找到刘青青:“阿青,楼里的菌子都吃完了,菊蓟下了市,只剩一个招牌菜——烤鸭,因为烤鸭可以外带,入座率降低了许多,是不是上点新菜式?”
刘慧兰试着做了点其他的菜,她做饭手艺还可以,但比起其他酒楼那些经年的厨子,差了些火候。
刘青青琢磨了一下:“我早就准备好了!”
她带着刘慧兰的到厨房,指着桶里:“今年稻谷丰收,市面的的碎米价一跌再跌,我们就用碎米做米线来卖!”
刘慧兰不解:“米线有什么好吃的?”不就是把米变成线条一样么。
刘青青:“……”
“我们先做出来,让大家吃吃看再说!”
两人合力将泡好的碎米倒入磨盘,大青驴拉动,碎米磨细变成米浆水流出来,刘青青放了纱布过滤,清水流走,纱布上留下一层雪白的米粉。
过滤完的米粉加入少量开水增加黏性,捏实成米团,塞入压模器中,转动摇柄,米粉变成一根根光滑的米线,晃悠悠从压模器的小孔里挤出来掉入开水锅里。
刘青青看着沸腾的开水,暗暗在心中数到十,筲箕下锅捞出所有米线,换到冷水盆中降温后捞起控干水分。
黏糊糊的米粉掉入热水锅,淀粉糊化反应,变得筋道弹韧,在冷水中冲洗掉表面的淀粉,变得爽滑。
做好米线的时候,正逢下午,不到晚饭时候,按照以往的习惯,饿了肚子的刘青青只能煮点面条垫吧垫吧,不过今天有米线了呢。
她先抓了一把米线在盘子里,四周摆上橙红色的胡萝卜丝,切一点翠绿的青笋丝,锅里蒸熟的风干腊肠,切成红色的薄片,最上面撒上香葱芫荽熟韭菜,淋上蒜泥水,少量糖水,酱油,花椒油、茱萸油,鸡枞油,花生碎,顺手将手里剩余的青笋,雕刻成个凤凰安置在最顶端,一盘凉米线就做好了。
刘慧兰眼里冒着星星,二妹总是心灵手巧。
各种普通的食材,在她随意的摆放下,产生了其妙的变化。
一大盘的米线,像火山一样堆着,最里头是雪白的米线,四周铺上的蔬菜像山腰上绿的树,红的花,最上面红彤彤的茱萸油,如同火山口里翻滚的岩浆,还卧着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五颜六色,鲜艳夺目。
刘青青拿了双筷子给她:“阿姐,愣着干嘛,快尝尝啊!”
她撩起袖子,三两下便把米线和佐料翻拌均匀,白皙的米线上均匀的裹上各种调料,刘青青分了一碗给她,端起自己那碗唏哩呼噜嗦起来。
舒喟的叹了口气,最近总是饿,终于吃饱了。
刘慧兰夹了一根尝了尝,米线爽滑弹韧,带着大米的清香,搭配各种佐料后,胡萝卜的甜,青笋的脆,麻辣滑香在舌头上层层爆发,给人极其愉悦的体验。
刘青青神秘兮兮道:“阿姊,我在府城发现了一种新调料,等成熟采收后加进去,保证吃过的人念念不忘!”
刘慧兰斯文吃完自己的那碗米线,簌了口,才提出一个致命的问题:“阿青,这凉米好是好吃,但现在天气慢慢变冷,大冷天吃凉的,只怕客人不多。”
刘青青嘿嘿一笑:“阿姊哪,米线的吃法变化无穷,这只其中一种选择,也该准备晚饭了,我们今晚就只吃米线,你瞧好咯!”
天黑时,苏氏等人回到家,发现桌子上摆满了小小的蘸水碟子,里头五颜六色,盛了一点点菜蔬:绿色的熟韭菜,金黄的脆豆芽,白色的雪脆,红色的腊肠,橙黄的胡萝卜丝,淡粉色的酸萝卜丁,大块的鸡胸肉……这些还算正常,但还带着水汽的生豌豆尖,在碟子里头晃悠悠的橙红色鹌鹑蛋,纹理分明的生里脊肉,金黄色的野菊花花瓣,是几个意思,今晚是要吃生菜么?
字面上的生。
刘有山一言难尽的问刘青青:“阿青,你又出什么幺蛾子?”
现在是晚秋,女儿弄这些摆在桌子上,花花绿绿一桌子,小碟子整整齐齐排成行,看着赏心悦目,可是是凉的啊,适合看不适合吃。
只是家里人在一起吃饭,也要这样有仪式感么?
山里的动物秋天在养膘呢,他也要贴点膘。他就想喝点热乎乎的汤,啃两块肥腻腻的肉。
“别急,来了!”
刘慧兰用托盘每人发了一个有头大的的砂锅,里头是乳黄色的汤汁,上头飘了几颗红色的大枣,白色的葱段,看着平平无奇。
刘有山伸出筷子捞了捞,真的只是汤,里头没有躲着他心心念念的肉。
他疑惑的看着刘青青,看她能变出什么样的花来。
刘青青和刘慧兰上完菜,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抬起生的里脊肉小碟便倒进砂锅里,然后挑选了喜欢吃的生里脊肉,豌豆尖,再放上豆腐皮丝豆芽等小菜,最后倒入了一碗米线,加上一点自己喜欢的调料,用筷子拌了拌,平平无奇的汤汁,立马散发出一股奇异的鲜香。
她夹起里脊肉晃了晃:“诺,肉变熟了哦!”
众人有样学样,各自挑选自己喜欢的小菜加进去后,放入调料。
她解释:“砂锅里的汤是用老母鸡和筒子骨文火熬煮出来,在锅中翻滚舀入砂锅,热气被浮在表面的鸡油封住,小心烫哦”
她说晚了!
刘有山做好后,忍不住夹起一片里脊肉
尝了尝,被烫得差点跳起来,但他舍不得吐掉,因为实在太鲜嫩多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