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0-1560

较好改造。

  这里距离高校永福路那边稍微有些远,骑自行车得四十分钟。但公交很方便,出门就有公交车,横穿永福路一带,站牌名都是以高校名来命名的。

  六百块钱,便是将来起争议呢,只要能解决眼下的问题,这都值得花这个钱。

  四爷看桐桐:你觉得呢?

  桐桐点头:可以买。

  彭大力其实还给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回林家那个院子住。这不是地震之后,好些人都搭建了地震棚嘛。趁着这个乱劲,院子里也搭建了一些。

  像是东西两厢外面有个一米五的廊庑,趁着这股风,这个廊庑外面用碎转头墙,这不就搭建起来了。留个窗,留个门,这就是一间房呀。一米五够住两个人了。

  就是老人带着孩子这么住着,也没有问题。

  再要是人多,弄个上下铺,绝对够住。

  林家自己就搭建了一个,住回去怎么了呢?

  桐桐就笑,她不可能这么住回去了,不合适。而且,不管是自己还是四爷,亦或是孩子,都住不惯的。

  真要是找不到合适的,两人宁肯找人借房子住,也不会住过去的。

  民间买卖,写合同,找证人,把相关的人都叫到一块,都在上面签字,这才算是成交了。

  一套房子六百,这家的大伯娘拿了三百,这边的三个侄儿,一人分了一百,从此之后,再无瓜葛。

  买完之后都静悄悄的,跟谁都没有言语。

  四爷来来回回的,忙活的都是怎么整修房屋的事。这个活自家花了二百,交给几个偷摸回城没户口没粮油关系的知青。

  隔三差五的,四爷过去看一眼。反正就是要弄干净,粉刷一遍,炕重新盘一次,把后面厕所一改。就这点活。

  韩翠娥不时的怔愣一下,问桐桐说,“这么说……能去省城?”

  能呢!应该快了,很快很快的!

  可不是很快很快嘛,这一天是重阳节,桐桐还说:“今儿是重阳节,得吃羊肉面的,今年的情况特殊,羊肉面就不吃了……”

  四爷‘嗯’了一声,抱着孩子起身,“走!爸给你做个风筝,咱放风筝去。”

  桐桐抬手才要关录音机,就听里面传来播报声:“……《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恢复中断了十余年的高校招生考试……”

  她愣住了,回头看四爷。

  四爷回身,把收音机的声音放大,放到最大,“……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回乡知识青年……干部……应届高中毕业生……”

  桐桐笑了,接过孩子,将脸埋在还在的小肩膀上,“过去了!真的过去了!”

  金镞抬手一下一下的摸妈妈的头,跟妈妈平时摸他一样,嘴里还发出‘哦哦哦’的声音,像是在安慰。

  四爷去房间,“走吧!”考试得报名,得给单位打申请报告。

  两人属于公社的干部,所以不用告知大队。

  四爷叮嘱韩翠娥:“跟谁都别提。”

  不提!

  公社的办公室里,高健将报告放在抽屉里,“你们请假吧,这事也暂时不要提。

  等尘埃落定了,再说。”说着就看两人,“小心没大错!态度还是要谨慎,便是要转头,也需得慢一些。”

  明白,这不仅是说对这事的态度,更是说考试的态度。答题的时候,宁肯保守,也不能激进,这个态度的拿捏至关重要。

  也因为如此,那么多人吵吵嚷嚷的准备高考呢,却没有人知道两人在准备考试。

  韩翠娥晚上偷偷的去后沟给金中明烧纸:他爸,你会保佑孩子们的吧!

  第1553章 岁月流年(80)

  高考的报名表是四爷去县城,直接递交到相关的领导手里的。

  桐桐等在外面,看着那么多排队等着递交报名表的考生,年龄差距真的很大。

  梅子在排队,远远的跟桐桐打招呼,“你来办事?”

  桐桐点头,“是啊!来办点事。”正要过去打招呼呢,就见一个包着头巾的女人瞧着身影熟悉,尤其是身上的衣服——这不是魏红霞吗?

  她走过去,魏红霞才把头巾往下拉了拉,然后尴尬的笑了笑。

  桐桐看看她手里的表格:“你想高考?”

  哪怕读个中专呢!这不是县教育局的招录教师已经下来了嘛,自己确实被招录上了,但是高考机会难得,“我想试一次。”这段时间为了教学,她想法子把中学的课程都过了一遍,到底行不行她也不知道,反正试试嘛,要是万一考上了呢?

  桐桐拍了拍她,“报的好!”只怕她的成分不好被录取,“今年人多,也是第一次。又是冬天考试,等到明年七月份还有一次……政策是越来越松了,只要想就肯定行。

  毕竟,只是考试,考上就上,也不耽搁工作。”

  对!我就是这么想的。

  魏红霞又把脸遮挡起来,“你跟老四先忙,我自己回。”

  好!

  递交表格的时候人家没拦着,都给递交上去了。但到底怎么录取,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