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子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 第394章 登天之路,化龙之门

第394章 登天之路,化龙之门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邺城,太平府。

  楼阁中,张靖和程昱两人相对而坐,前者轻抿了一口茶汤,微微皱了皱眉,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对面的程昱神色专注,看着手中文书。

  此文书由张靖所写。

  其中详细阐述了一种全新的官吏选拔制度,也就是科举制。

  在太平府治下。

  孝廉制肯定是行不长久的,科举制早晚会被张靖拿出来。

  而眼下的时机也算合适。

  是以,张靖将科举制拿给程昱,让其先进行试用,继而逐一完善。

  实际上,通过考试来衡量人才、选拔官员的方法,在这个时代也不算罕见。

  然,问题在于。

  以往能够参加这类考试的人,都有着一道门槛,他们想要获取考试的门票,得先拿到察举的资格,这也导致普通学子,根本就无缘参与。

  如此一来。

  真正有才华,却出身平凡的读书人,便失去了一展抱负的机会。

  而张靖的军师程昱。

  便是昔日选拔官吏制度的受害者。

  “主公高瞻远瞩,属下深感敬佩!”

  程昱看完文书,眼中眼中满是惊喜与钦佩之色,向着张靖施了一礼,郑重道:“依属下观之,此新制,无异于开启万民登天之路,打开百姓化龙之门,其中益处,远胜孝廉制百倍!”

  “太平府奉行此制,必可奠万世之基!”

  在程昱看来。

  太平府也的确有必要,更改量才用人的方式,而科举制就非常符合他的心意。

  甚至在他看完科举制以后,也不由感到惊为天人,因为此中的影响太过深远,甚至他心中隐隐觉得,科举制的出现,或将是一种必然。

  而主公长远的目光。

  也属实让他感到惊叹。

  如今主公将科举制交给他,而他又负责太平府的官吏任用,这场选吏制的革新,也将由他亲自操刀。

  想到这里。

  程昱的心中,便充满了无限动力。

  “哈哈!”

  见程昱认同科举制,张靖笑道:“仲德口中的万事之基,我倒是不敢有此妄念!”

  “不过!”

  “太平府即将使用科举制,却是势在必行,对于此制,我对仲德只有一个要求!”

  “公平!”

  说到这里,张靖看向程昱,面容正色道:“公平乃科举制之底线,谁也不能、不许、不准,逾越此线,违者以叛逆论处!”

  科举制,是寻常百姓,唯一实现阶层跃迁的途径。

  要是科举制都做不到公平与公正。

  那么官吏的选拔,又将回到察举制。

  亡国必将不远。

  差的,只是一个黄巢,或一个落榜生。

  张靖不愿看到黄巢和落榜生的出现,那么在这一方面,就必须使用重典,谁要是嫌命长,就可以拿全家来试试。

  “属下领命!”

  程昱闻言神色郑重,恭敬作揖应是,对于主公口中问罪,他没有任何意见,甚至深表赞同。

  毕竟寻常百姓之家。

  能出一个学子参加科举,那已经是千难万难,这要在整个差别对待,程昱觉得以叛逆论处,那是一点都不过分。

  “仲德!”

  张靖行至主位,取出一册书籍,旋即将其拿给程昱,出言道:“此书极为不错,可将其给到礼部,往后治下学校学子入学,当先习此书!”

  “贵粟论!?”

  程昱双手接过书籍,眼中带着郑重与疑惑,因为他对此书比较陌生。

  “是论贵粟疏!”

  张靖见状,缓声解释道:“乃前汉的晁错,晁大家,呈于汉孝文皇帝的奏疏,此前执法者从康成公处取泛胜之十八篇时,后者便将此书一道让人送了过来!”

  论贵粟疏,又被称为西汉鸿文。

  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它的影响,堪比思想与文化的革新。

  只不过,论贵粟疏虽好,在文景之世还能勉力施行,但到了东汉,就彻底失去了施行的土壤。

  再加上当初的晁错。

  为景帝削藩摇旗呐喊。

  导致藩王联合‘清君侧’,最终被景帝下令腰斩,以平息藩王之怒。

  自此,《论贵粟疏》便沦为杂书。

  其主旨在于重视农耕,也正因如此,郑玄在得见张靖需要泛胜之十八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