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把技术抓在手里

  “对,国产炉子一出,国外的圆珠笔芯厂家都得关门!”

  “要是咱们真把光刻技术解决了,那以后芯片价格不得嗖嗖往下降?”

  “厉害了,到底是哪家公饲?我得瞧瞧去!”

  “我跟你们说,东大科技这家公饲可不简单,你们知道东大疆域无人机不?就是他们家的杰作!”

  “真的假的?东大疆域是他们家的?”

  “我查过了,东大疆域的大股东就是东大科技,所以他们突然蹦出来说解决了光刻问题,我明白了,原来如此!”

  “你们还不知道吧,第一批拿到新能源牌照上市的小东汽车,也是东大科技旗下的!”

  “我靠,这名字听着怎么这么别扭,为什么叫小东呢,原来是这样!这名字也太随意了吧!”

  “小东汽车是东大科技的?哇塞,这家科技公饲简直牛掰了,那电动车太给力了!”

  “新能源可是国家战略重点,小东汽车都领先一大截了!”

  “大伙儿,听说光刻机那事是真的?听说是个汉东的柿长在外宾宴会上提的,现在国外都在传,说那柿长吹牛呢!”

  “我也觉得不太可信,会不会是有人想骗项目,跟那些城市汽车骗局似的!”

  “对,这些年为了捞钱,什么手段都使,还有人上当,更别说投资了!”

  “可水还真能当油用呢,你看隔壁的氢能源不就是嘛!”

  “希望是真的吧,要是这样,手机价格也能降不少呢!”

  “对,东大科技什么时候出手机,我肯定买!”

  祁同伟刚从浦江急忙赶回来,一瞧网上的评论,就笑着对旁边的高小琴说:“嘿,你看,老百姓的需求是越来越旺盛了,你们东大科技可以考虑搞个‘小东手机’嘛。”

  高小琴白了他一眼,嗔怪道:“什么叫你们东大科技,说得咱俩多疏远似的。”

  不过,眼下范新华在这儿,高小琴自然不能实话实说,只能应付道:“祁柿长提醒得在理,回去我们开会好好琢磨琢磨!”

  范新华是祁同伟特地请来当中间人的,后来又请到了京州市。

  最近,大风服装公饲又开始折腾了。

  祁同伟身为京州市柿长,每天的事多得数不清。

  京州市的大事小情,最后都得汇总到他这儿。

  昌武区、光明区的问题,还有大风厂的事,每天都有一堆麻烦找上门,等着他去摆平。

  而且这些问题不是单打独斗来的,往往是成群结队地出现。

  祁同伟得先分清哪个轻哪个重,哪个急哪个缓,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一一解决。

  比如说昌武区赵家的事,算重要但不紧急,所以他可以慢慢来,一步步布局处理。

  严国华在昌武那边调查取证,祁同伟就不用太费心了。

  再比如大风厂的问题,紧急但不严重。

  为什么说不严重呢——

  大风厂早就不是以前那个国营纺织大厂了,现在成了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对京州市来说,这事不算什么大事。可为什么还说紧急呢?主要是因为厂里员工多,好多都是老员工,当年国企改制留下来的。现在厂效益不好,工资都发不出来,这些老员工自然就闹起来了。要是真闹大了,那可就不好收拾了。

  所以这事得赶紧处理,得稳住员工的情绪,别让他们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当然了,大风厂的问题不光是工资的事。京州市现在正在大改造,大风厂最头疼的事马上就要来了,那就是拆迁!

  祁同伟不想把矛盾激化,但他也明白,要是真闹出什么事,最后倒霉的还是他这个柿长。不过,如果大风厂的事还是按原来的路子发展,他也得认命。但在此之前,他得提前做点准备。

  比如带上范新华这个老纺织人去大风厂,让他给工人们鼓鼓劲儿,画个大饼。虽然帮不上什么大忙,但至少能让工人们有点希望,别觉得自己离开大风厂就没活路了。毕竟国内纺织行业将来可是个热门儿,说不定还能成为全球的加工厂呢。

  大风厂只要能挺过这段最难熬的日子,还是有发展机会的。不过,这也得祁同伟这种有眼光、掌握关键信息的人才能看出来。就算像沙瑞金那样的也不敢保证大风厂的未来有多好。要是能确定,直接出手解决问题就行了,毕竟有前景的企业,连土地和正策支持都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祁同伟笑眯眯地问范新华:“这次去大风服装公饲走了一趟,范总心里有没有点波澜?”范新华当然知道祁同伟问的是什么,但他毕竟年纪大了,精力大不如前,哪还有能力去救那个快要倒闭的服装厂。不过祁同伟的意思他也懂,现在国内的纺织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得从自产自销转到代加工的路子上来。以前无论是湖西纺织厂还是大风服装公饲,都是自家品牌自己生产。产品质量虽说不错,但...

  范新华点了点头,心里跟明镜似的,卖东西这档子事,全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

  想当年他能带着湖西纺织厂闯出一片天,说白了也是运气好,碰上了宝总这个贵人。

  小主,

  当然了,他范新华的能耐,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祁同伟接着说道:“要是工厂既搞生产又搞销售,销售渠道却没搞好,那可真是麻烦大了。”

  祁同伟提议:“大风厂得借着这次的问题好好反省一下,把生产技术提上去,还得做到全球领先才行。”<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