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选的话,
他都能跑过去跟祁同伟低头叫一声“祁书纪”,
哪怕低声下气也无所谓。
但这都不现实。
真正决定李达康命运的,还是这场**会!
其实李达康心里还挺庆幸的,
庆幸自己是**的一员,
是汉东的TOP9。
要是他只是京州柿长,
那他就只能跟林城那些人一样,
伸长脖子等着挨宰了!
“走吧。”
达康书纪的表妹兼保姆帮他整理好了衣领。达康对着镜子照了又照,总觉得自己的表情太严肃,让人看了心里不舒服,于是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这才拿起包,快步出门上了车。
同一时刻,吴慧芬正在给丈夫高育良整理夹克。她问:“真的要做到绝不留情吗?”高育良对着眼镜呵了口气,一边擦一边回答:“斗争是很残酷的。不是他死,就是我活。”
“外面的人都以为我要对李达康赶尽杀绝。”
他接着说道,“但他们有没有想过,是我把他推下水的?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三思吗?思危、思退、思变。这些我都已经想过了。这一局,不是我非要对付他李达康。而是作为汉东饲法书纪,我不能不站出来!如果我不站出来,倒下的就不仅仅是李达康。整个汉**会受到组织的质疑!到那时候,问题就不只是李达康一个人的事,也不仅仅是林城市的问题。而是整个汉**会失去它最重要的东西!不能因为小事而丢了大局!”
高育良叹了口气,心里头有些憋屈:“他们都心疼李达康,觉得他摊上这事挺倒霉。可谁来理解我的不容易呢?现在是谁在给汉东遮风挡雨?是我!是谁在扛着汉东的两委和一十三市的重担?还是我!”
说到这儿,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当管的,都想像李达康那样大权独揽,一个人说了算。但你抓得再紧,也总有松懈的时候。一言堂的后果,就是下边的人学会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组织上定的领导班子人数,那可是有深意的。你看林城,李达康管了多少年,管出个什么名堂来了?他的独断专行,压制了多少不同的声音?这些恶果大家都看在眼里。都说我这是在针对李达康,针对他?我这是在救他呢!”
吴慧芬也跟着叹了口气:“早知道当管这么操心,还不如留在汉东教书,写写文章呢。”高育良笑着回应:“好文章可不是在课堂上写出来的。在大学教书育人,是为了服务人民。进机关当饲法书纪,也是为了人民服务。不过,这是历史选择了我,不是我主动挑的历史。”吴慧芬知道他说得在理,也就不再劝了,只是鼓励他:“去吧,被历史选中的高老师。”高育良微微一笑,出了家门,上了车。
赵小惠一边帮父亲整理衣服,一边心里琢磨着:“高育良八成是想借着这事把李达康给整垮。”
赵立春在飞机上打了个盹儿,醒来后去洗了个澡,准备出门。他需要点时间好好琢磨琢磨。
他知道林城那边的事挺急,但现在还不是慌张的时候。这一晚很关键,但总会过去的。这一晚做的决定,不仅会影响他自己,还会关乎汉东的未来。就像他跟女儿说的那样:这是个多事之秋。
对赵立春来说,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他掌控不了的事。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权力正在慢慢流失,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就像权力有它的生命周期一样。
赵立春现在能做的,就是在权力彻底从他手里溜走之前,把它交给可靠的人。然后通过提拔和培养这些人,建立起自己的关系网,让自己失去的东西还能以另一种形式留在身边。当然,前提是这些人还得仰仗着他。
所以赵立春选了两个人,他们看起来就像是天生的对头,永远合不拢的那种:高育良和李达康。
其实从吕州的时候,他就开始留意这两个人了。吕州那次合作,不过是赵立春暗地里做的一次试验。结果让他很满意:效果出奇的好。
要是将来这两个人能搭档起来,主持汉东的工作,那他就算离开了汉东,也能在北京遥控指挥。因为这两个人在工作中肯定会产生分歧,而他作为老领导,在汉东根基深厚,完全可以借着调解他们关系的名义,继续插手汉东的事务。
只要能让汉东的那些管员都明白赵立春还掌控着大局,那些他不在时流失的权力,就能乖乖回到他手里。
虽说赵立春人不在汉东,但他的心可一直在这儿,他依旧是汉东的老大,那个说话算数的人。
所以今晚这场会议,他得保住李达康。要是“高李配”组合不成,那他这么多年的辛苦经营可就打水漂了。不管谁和高育良搭档,只要能让他们俩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就好。只有这样,汉东的平衡还得靠他来维持,他才能坐稳那个位置。
这就像个三角形,赵立春是上头那个角,高育良和李达康就是底下的两边。没了赵立春这个角,他们俩可撑不起汉东这片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小惠知道老爹的心思,她说:“要保住李达康,关键还得靠祁同伟,我去跟他聊聊。”
赵立春心里跟明镜似的,不然也不会把在北京的女儿叫回来。
很多时候,胜负还没分呢,就得用点手段来帮帮忙。
赵小惠就是赵立春手里的一张好牌。
赵立春今晚的目标很明白,就是要保住李达康。大家心里都清楚,林城市的问题该怎么解决。林城的改革成果不能丢,这既是为了李达康,也是为了赵立春自己。要保住李达康,上下得配合默契。
上头就是上级组织,林城的问题肯定得解决,但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