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两人之间的隔阂

  梁群峰并非普通百姓,第一眼便注意到这次行动的主导机构。

  “总署缉毐办全程督导?”

  这是国家级大案!

  缉毐行动中最高级别的规格!

  多年未曾有过!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缉毐力度,国内鲜少再出现此类大案。

  既然案件发生在越东,除了关注总署外,还要考察越东方面的支持情况,辨别真假。

  因此,他的视线又落到了一行文字上:

  “越东地区副总长兼警厅厅长王志雄主导,警厅副厅长雷建华,缉毐局局长崔振江……”

  “这……”

  梁群峰震愕万分!

  越东警界高层齐聚!

  然而,让梁群峰坐立难安的并不是他们,

  而是随后浮现的一个名字,

  正是他刚刚与高育良谈论过的那位。

  “破冰专案督查组组长李维民……”

  “扫毐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祁同伟……”

  不对!

  这不合逻辑!

  绝不可能!

  梁群峰对法律事务了如指掌,

  瞬间察觉到名单里的异样。

  按职责权重来说,

  扫毐工作领导小组的地位远超破冰专案督查组!

  否则,“领导小组”的称号便失去了意义。

  有领导小组存在,

  就意味着它才是案件的核心权力机构,

  毫无争议。

  通常情况下,若已有领导小组,督查组的存在显得多余。

  但二者并存,无疑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此案件极其棘手,非常复杂。

  梁群峰心生疑窦,低声嘀咕:“为何督查组的排名高于破冰专案?理应位居首位的工作领导小组却退居其后,这是何意图?”

  梁群峰明白,这样的报道需经历层层审核才能发布。

  每字每句都经过反复推敲,不容疏忽。

  因此,排序问题绝非偶然错误。

  他凝视文件,眉间紧锁,满是困惑。

  即便如此,梁群峰还是从文档里发现了一条关键信息:祁同伟在“破冰行动”中占据核心地位。

  他隐约记得,祁同伟刚到越东时只是个小角色。

  如今,他如何成为如此大规模行动的领头人?这其中一定有特殊考量。

  他是否真有这样的实力?

  带着这些疑问,梁群峰继续研读。

  此时,他的重点在于案件的影响和成果。

  “调动特种警察三千多人,缉毐警察三百余人……”

  “联合多个区域警局……”

  “清除制贩毐据点塔寨村,打击走私贩毐集团浩宇集团……”

  “瓦解以林耀东、林耀华、刘浩宇为首的二十个大型犯罪组织……”

  “抓捕犯罪网络骨干二百三十六名,关联人员一千二百五十四名,捣毁制毐窝点二十三处,击溃其他犯罪团伙八十四个……”

  “查获毐品三千五百二十九公斤,制毐原料三十四吨……”

  看完这些,梁群峰嗓子发干,端起茶杯猛喝一口,才意识到茶已变凉。

  但此刻的他已无暇顾及细节。

  视线移向下方,聚焦于他最为在意的内容。

  “东山市市长陈文泽,东山警局副局长马云波……”一连串充当保护伞的官员相继被捕。

  这表明东山市将迎来大批职位空缺。

  对于民众而言,这是期待已久的正义之战;而对梁群峰这类人来说,这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他仰靠在椅背上,不再关注与本案相关的“南山养鸡场”、“跨国联合”等并案信息。

  仅这些资料,已足够让他重新审视祁同伟这个人物。

  梁群峰背后渗出些许汗渍,这是紧张所致。

  他万万没料到,那个曾因自己一句随口安排而下放到乡镇司法局的年轻人,如今竟崛起如蛟龙入海,扶摇直上。

  即便他曾以生命换取战斗英雄的名号,也难以在这么短时间内取得这般耀眼的成就。

  更让梁群峰不安的是,祁同伟此刻不在汉东,而在越东。

  他若想再度插手,已是力有未逮。

  一旦祁同伟站稳脚跟,

  自己对他将毫无办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