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子小说网>书库>武侠仙侠>黑天书> 第六十八章 天书陵

第六十八章 天书陵

  天书陵位于后山。

  从稷上峰峰顶望去,状如一部摊开的天书,巧夺天工。

  遗憾的是即使站在稷上峰峰顶,也只能看到天书陵的一部分,确切的说,是前陵部分。

  前陵七峰。

  至于后陵,一片云雾,终年朦胧看不真切。

  当然了,对内院弟子来说,后陵如何并不紧要。前陵七峰才是令无数西千重洲年轻俊杰趋之若鹜的神圣之地。

  在那七座摊开的‘书页’之上,陵壁刻录着许多晦涩难懂的文字。那些文字读起来并不通顺,非诗词古言,也非道藏经典。甚至任何相邻的两字之间,都不能构成一个具备意义的常用词汇。

  就像是一部亘古而存的文字大典。

  还是顺序杂乱无章的那种。没有注解说明,也没有可供参考理解的卷宗古籍。

  然而就是这种‘不合群’当世的文字,却能给人玄妙的启发。

  曾有学宫弟子通过观壁,领悟了极为不俗的衍气术,也是凭此衍气术,让那名原本百名开外的弟子短短两月之内,一跃成为内院同境无敌,也留下了以灵台战平龙门的辉煌战绩。

  亦曾有内院弟子顿悟蕴气诀,朝夕之间入龙门。

  以上这些,却还只是其次。

  前陵七峰对内院弟子修行最大的益处,在于天心术的自悟。

  所谓天心术,是一种自创神通,以心为印,契合天工造化。简单来说,便是观悟者自身心境、追求、脾性与天地形神意象数融合而得的术法。

  这种术法乃是神照术的雏形。

  何为神照术?

  大道十四观修行者,前四境破冥,苦海,灵台,龙门。龙门之后,便是要搭建一条通往长生紫府的天地桥。这个过程被称为天地桥境。

  天地桥搭建而成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登桥。

  宛如登山见景。

  十四观修行者登天地桥时,直至推开紫府之门前,沿途会看到一些风景。

  这些风景因人而异。

  可能是荷叶摇曳生姿的莲池,也可能是气蒸云梦泽的大水之地。如海上生明月的画面,亦如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境。

  有大雪满关隘、也有幽幽龙潭。

  有阎罗殿、十八层地狱、农田庄稼地、花鸟园圃、金銮殿、祖祠、书斋、雷池、云霞仙境等等。

  大致都是天地间、某种与自己心灵最契合的景象。

  或是修行者曾见过的天地万物之形深刻脑海。或是偶然阅读某篇文字记载心有所感、心有所悟,化为虚景。或是曾天马行空别开生面的胡思乱想跃然纸上。又或是白云苍狗世事变迁的无常衍变,事物推演和瞬间会意。

  这些风景起初就像是一幅画作的轮廓线条,没有细节。又像是楼台宫殿的基础框架,尚未浇筑。修行者登桥时,会引动苦海之中的清浊气,似墨迹流淌般,沿着那些线条框架,勾勒灌溉。致使风景之中所有的脉络和细节,越来越具象化,趋近于实。最终成为一幅真实的景象。

  便是神景。

  亦是神景境界的修行过程。

  此神景一经施展,威力极强。或攻击,或防御,或致幻,或迷失。有诸多玄妙用处,神景境修行者之间各有不同。

  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神照术。

  参悟天书陵壁,从中领会独属于自己的天心术,奠定根基,可提高修行者未来登天地桥自创神照术成功的几率。

  这才是天书陵最吸引人的地方。

  因为长生十境,从五境天地桥至六境神景,是质变的过程。不仅寿命会迎来质变,神通术法亦如是。只有达到神景境界,才算真正的登堂入室,方是我辈人。

  故而这一关,也有生死关的说法。

  天下五洲历史上,因未能提前领悟天心术,夯实神景根基,而折戟于天地桥境界的修行者不计其数。

  由于‘神景’根基不稳,天地桥两侧勾勒观想而得的那幅登山景象,无法承受清浊气的灌溉浇筑,以至于泛显裂纹,最终被撑破冲垮,如泥牛入海。

  最后连累天地桥也随之断裂,轻则苦海破碎,重则顷刻而亡。

  案例比比皆是。

  当然,天心术并非唯一捷径。

  有人天赋异禀,悟性极高,即使未曾领悟天心术,依然可闲庭信步登那天地桥,成就神景。

  这样的人,无疑少之又少。

  非得天独厚的天之骄子所不能。

  除此之外,在十四观教统祖庭或某些一流宗门里,可能也藏有珍贵古籍,习之能增加门中弟子‘成就神景’的几率。然而此等奇书典藏,很多时候即使是内门弟子,也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才能窥见。

  最后就算有幸阅览,也不见得能够修行成功。因为那些典籍,大都是前人成就神景的心得,不一定契合自己的道。

  所以历年学宫开山招生,才会有一些出身不俗,修为天赋亦是不弱的名门子弟,不远千里求学而来,只为观悟天书陵。

  如南宫饶先,张角等。

  相比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