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的资金,因此并不让这些军方高层将领肉疼。
之所以只购买了420挺机枪,主要还是军方考虑到了机枪装备到部队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只打算小规模少量装备,确定没问题后再大规模采购。
在子弹方面,军方的将领倒是很大方。1.26万条子弹带平均到每挺机枪上,也有足足30条。
每条子弹带拥有333发子弹,这也代表着每挺机枪的配备子弹接近一万发,能够让西班牙还没有组建的机枪兵训练很久了。
虽然机枪的最高射速接近每分钟600发,但平时训练时并不会使用如此夸张的火力。
因为现在的机枪并没有那么稳定,如果长时间高速射击,除了枪管会发烫报废之外,还容易出现卡弹和撞针折断的现象。
测试的机枪是枪械专家手工打造的,质量是可以保证的。但大规模生产的机枪就没有这么好的质量了,在保持最大射速的情况下,可能一分钟之内就会出现问题。
因此,在平时训练的情况下,机枪能有100到200发的每分钟射速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么做也能降低机枪消耗子弹的数量,减少国防部的后勤补给压力。
拥有333枚子弹的帆布弹带售价为50比塞塔,这已经接近一个成年男性公民五个月的收入了。
机枪消耗这些子弹只需要半分钟的时间,成百上千挺机枪每天消耗的子弹都是天文数字,该节省还是要节省一点的。
其实在得知机枪已经诞生的时候,卡洛是有过将这样的机枪高价出售给俄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想法的。
哪怕只出售给其中一个国家,出售机枪带来的收入都绝不是出售步枪所能比的。
但考虑了一会之后,卡洛还是将这个想法放弃了。过早的暴露机枪对西班牙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机枪可是卡洛想要隐藏起来的底牌。
在西班牙大量装备了机枪的前提下,哪怕是面对德法这样的敌人,卡洛也是丝毫不虚的。
凭借着比利牛斯山脉的阻挡,卡洛只需要在山脉两侧建设坚固的军事堡垒,就能够依托机枪和火炮正面抵挡来自欧洲大陆的陆军进攻。
机枪的优势正是体现在防守战当中,特别是敌人动用大量兵力大规模集群冲锋的情况下。
要是过早的暴露了马克沁机枪,不仅会让各国争相仿制并且大规模装备,还会让各国的军队对机枪有所防备。
出其不意和早有预料哪一项能够取得巨大的成果卡洛还是很清楚的,这也是卡洛打消了出售机枪想法的原因。
为了那么一点收入就让西班牙陆军在未来几年内丧失优势,这笔买卖明显不太划算。
要暴露机枪的存在,也是西班牙军队面对敌人的进攻不得不拿出来的时候。到那时,西班牙也能凭借着优秀的机枪技术大赚一笔,将机枪同时出售给欧洲所有的列强国家。
而在这段时间之内,正是西班牙研发出更加稳定并且火力更强大的机枪的时候。
正所谓展示一代,装备一代,隐藏一代,研发一代。目前西班牙最先进的机枪就是眼前的马克沁机枪,能保密自然还是要保密的。
等到西班牙有了第二代更加先进的机枪技术,倒可以考虑将这一代已经落后的机枪技术出售出去。
相信这种大火力的武器欧洲列强国家都会感兴趣的,要是能够换来其他西班牙需要的军工科技亦或者是其他的科技和技术的话,对西班牙来说绝对是稳赚不亏的。
目前陆军装备中最主要的两种武器就是步枪和火炮,西班牙的步枪和火炮虽然不至于是顶尖水平,但至少也是欧洲一流水平了。
要是算上机枪的话,西班牙的陆军军工科技在欧洲都能位居前列,这也是卡洛的底气。
要是能在未来坦克和飞机都诞生的年代还能保持领先的话,卡洛说西班牙是军事强国自然不会有其他国家反对。
在西班牙人口没有提升上来之前,也确实只能靠这样的手段来弥补人数不足的差距了。
其他列强国家动员的军队动辄上百万甚至数百万,而西班牙可动员的军队最多上百万,还是在严重破坏国内生产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的。
一般情况下西班牙可动员的军队数量就只有50万左右,虽然50万人也不少,但在目前的战争规模中已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了。
目前巴尔干半岛正在进行的俄土战争,双方出动的军队数量就已经超过百万。
而俄奥双方在普列夫要塞攻防战投入的军队数量就已经超过30万,俄国单方的兵力损失就接近10万人。
和这场大规模战争相比,西班牙的军队人数确实有些不足,这也让卡洛有了改革西班牙兵役制度的想法。
西班牙的兵役制度还是相当落后的,甚至比现在的俄国都有所不如。
俄国的兵役制度已经改成义务兵制,20到25岁的俄国男性公民都有义务参加兵役。
而西班牙的兵役制度还保持在募兵制,兵源大多都来自于政府的主动招募。
两种兵役制度的最大缺点,是西班牙预备役数量极少,也影响了西班牙可动员的军队数量。
根据俄国的义务兵役制度,俄国在保持着高达70万常规部队的情况下,还拥有近百万的预备役部队。
而西班牙的常规部队虽然也有15万人之多,但西班牙在预备役部队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储备,大规模动员出来的军队也都是新兵,战斗力是极差的。
卡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