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五月的大部分时间里,俄国军队和奥斯曼帝国军队交火的方式就是双方隔阂互相炮轰对方,时不时再打几枪证明战争还在持续。
除了消耗子弹和炮弹之外,双方士兵的伤亡已经减少到最低。
本来俄国军队在火炮数量方面是有领先优势的,但经过四月的消耗之后,前线的炮弹补给已经不足。
这也导致俄国的火力和奥斯曼帝国的火力几乎降到了同一水平线,军队被多瑙河阻挡在罗马尼亚的土地上不得寸进。
攻势的暂缓,让俄国政府开始变得有些着急。
前线每天都在浪费着大量的子弹和炮弹,俄国政府的财政开支也在不断的增长。
要是就这么僵持下去,政府的财政能否支撑暂且不好说,前线子弹和炮弹的补给反正是坚持不下去了。
前线可是拥有整整3000门火炮,一门火炮每天发射十枚炮弹,加起来消耗的炮弹数量就高达三万枚。
一个月下来,消耗的炮弹数量就得接近百万枚,这是目前俄国的军工生产能力怎么也弥补不了的。
更别说在战争比较焦灼的时间,前线的火炮也会大量的开火。光是炮弹的消耗和后勤补给问题,就足以让俄国政府头疼了。
更别说前线的子弹消耗才是大头。几十万军队每天消耗的子弹数量多不胜数,如果不能及时补充的话,前线军队就会因为缺少后勤补给从而士气低落,不仅无法继续发动进攻,甚至连防守都会很困难。
总不能让这些士兵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上去和敌人拼刺刀吧。先不说俄国士兵有没有勇气和敌人拼刺刀,就算有,敌人也不会傻的步枪不用去拼刺刀。
拼刺刀这种情况,要么是敌人已经攻入战壕,或者攻入敌人的战壕,要么就是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才会进行。
在其他情况下,特别是奥斯曼帝国武器装备保持领先的情况下,能用火力压制的肯定还是用火力压制为好。
眼见封锁黑海很有效果,英国人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虽然不见得这样的策略能够帮助奥斯曼帝国打赢这场战争,但至少能拖住俄国更长的时间。
英国也有更长的时间来准备,不管是加入战争帮助奥斯曼帝国,还是在战后确保奥斯曼帝国不会损失更多的利益,特别是确保俄国不会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军士坦丁堡海峡附近,对英国来说都是可以选择的方向。
虽然奥匈帝国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保持了中立,但英国人不相信奥匈帝国会在俄国势力范围吞并巴尔干半岛之时还会保持中立。
说白了,也就是现在的俄国还没有获得战争的胜利,奥匈帝国迫于压力不得不认怂而已。
等到俄国真的威胁到了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布局,奥匈帝国就算面临威胁,肯定也不会无动于衷。
趁着巴尔干半岛的战争吸引了欧洲各大列强关注的时间,西班牙加快了对非洲殖民地和东南亚殖民地的扩张。
非洲方面,西班牙主要扩张的方向有两个。
一个是南摩洛哥殖民地向西撒哈拉沙漠的扩张。西撒哈拉沙漠虽然是一片不毛之地,人口也没有多少,但经济价值还是很高的。
毕竟是一片沿海地区,西撒哈拉地区的沿岸拥有极其丰富的渔业资源,这里存在的少量人口也普遍以渔业畜牧业为主。
除了这些常见的渔业资源之外,西撒哈拉还拥有极其丰富的磷酸盐矿藏,仅布克拉的储量就高达17亿吨。
磷酸盐矿的用处极多,可以广泛的运用到农业,化工,医疗和工艺品当中。
其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制作成磷肥,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极其重要的磷元素,磷肥也是非常重要的化肥之一。
对于土地肥力不足的西班牙来说,规模庞大的磷酸盐矿,能够为西班牙提供大量的磷肥。
这些磷肥能够提高西班牙土地的肥力,帮助农作物进行生产,提高西班牙农作物的产量,让西班牙的农业发展的更加强大。
对于西班牙来说,占领西撒哈拉地区是没有任何难度的。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在西班牙建立了南摩洛哥殖民地之后,各国已经默认了西班牙对西撒哈拉地区的占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片土地原本是由摩洛哥控制的,但并没有进行实际性的管理,只是处于摩洛哥的势力范围之内。
欧洲的殖民者也来到过这片土地,但对于这片人口稀少的沙漠地区并不感兴趣。
西撒哈拉附近几百公里之内,除了西班牙的南摩洛哥殖民地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殖民者的殖民地。
就算西班牙不在西撒哈拉建立殖民地,也基本不会有其他列强来建立殖民地。
除非列强对非洲已经瓜分完毕,但在未来十年内,完全瓜分非洲都是很困难的。
毕竟各大列强之所以没有深入非洲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深入非洲带来的成本太大了,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实力开发非洲内陆,自然也就没有必要深入非洲内陆建立殖民地了。
像西班牙所建立的刚果领地,虽然也会引起一些列强国家的羡慕,但大部分国家都会将其当做好运。
毕竟西班牙探索刚果领地的过程充满了太多巧合,如果不是运气好的话,恐怕西班牙也无法发现刚果领地如此庞大的领土。
在欧洲其他列强看来,西班牙建立刚果领地的过程是无法复制的。要是也像西班牙那样进行非洲内陆的探险,除了花费大量的资金组建探险队之外,恐怕没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