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你以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身在底层,才最懂底层人的想法。
云州的官员们考虑的是,去救京都,有没有必要?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能获得什么?
底层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当日的你,看我们不起,今日的我,让你们高攀不起。
他们还记得,在最孤立无援,在云州摇摇欲坠的时候,好些京都老百姓冷言冷语,在瞧云州的热闹。
耿大娘和云州百姓聊天时,时常会从他们的言语中,感受到一丝对京都的敌视。
当然,在大家伙眼里,耿大娘一家不是京都人,而是云州人。
耿大娘太了解这一点了,所以,她对云国公出兵,不抱一点期待。
云州的主力中高层军官,几乎全是云州和草原牧民。
他们不会愿意去的。
即便为了云国公的大业,他们也只会选择牺牲最小的那个方案,即坐收渔翁之利!
院子里一片寂静,只有耿大娘压抑的抽泣声。
耿家几个儿郎无力地坐在地上,抱着脑袋。
他们经历过战争,也经历过逃荒,他们太知道一群由流民组成的乱军攻破一座城市后,会对城池做什么了。
耿老汉没在家,最近频频开会,他一直守在云国公身边。
气氛压抑得叫人喘不上气来。
咚咚咚!
门被敲响。
耿大娘用袖子擦擦脸上的泪,深呼吸几口气后,打开门:“陈大娘?您怎么来了?”
陈大娘是长平坊的五保户,她夫君,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全都是牺牲的云州士兵,是给她留下两个大孙子。
如今,她孙子也进了云州军,一个分在炮兵,一个分在火器营。
失去亲人的痛苦,让她老了许多,脸颊瘦削,眼尾上挑,眼神阴侧侧的。
“喏,签字。”
陈大娘语气硬邦邦的,递给耿大娘一张纸。
“什么东……”耿大娘低头看纸上的内容,眼睛瞪得溜圆,嘴唇哆嗦着,好不容易忍住的眼泪又落下来。
是请愿书!请求出兵的请愿书!
陈大娘嫌弃地瞥她一眼,没好气道:“哭什么哭?没出息。快签,坊里的人都签了,就差你们家。”
耿大娘在模糊的视线下,哆哆嗦嗦的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嘴里不断地说道:“多谢陈大娘,多谢街坊邻居们。”
“哼。”陈大娘收回纸,微微抬着下巴道,“可别谢我。我不是为了你,是为了我的好孙孙。不打仗,如何建功立业?”
若出兵,炮营和火器营肯定要跟云国公一起去的。
耿大娘又哭又笑:“您就刀子嘴豆腐心吧!是谁成天唉声叹气,不想让孙孙去当兵的?”
陈家两个孩子身子骨壮,又聪明,一眼就被军校的教官相中了。
他们自己也愿意去当兵,就是陈大娘舍不得。
最后,乡邻们好一顿给陈大娘做思想工作,陈大娘才勉为其难地同意。
只是,她要求两个孩子必须尽快成亲,好给陈家留点香火。
这媒,还是耿大娘给做的。
想到这里,耿大娘心生愧疚,自己当初,还在心里埋怨过陈大娘思想觉悟不高。
陈大娘被戳穿,恼羞成怒,插着腰道:“还好意思说我,谁不知道谁呀!往日里,你最是爱拔尖的那一个,事事都爱张罗。出兵这事儿,都这么久了,大家伙还等着你牵头呢,你却像装死的鹌鹑,就往家里一缩!”
陈大娘的嘴,就是开刃的刀:“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在想啥!你不就是觉得我们会不愿意吗?哼,你当谁都和你一样小肚鸡肠?!我们大人有大量,不跟那些碎嘴子一般计较。再说了,除了那些不识五六的人,不是也有很多人来帮我们云州吗?”
“我们可不是那种,不知道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我们一滴水,我们就能还回去一泉水。”
耿大娘被骂的完全插不上话,听到最后一句,噗嗤笑出来:“陈大娘,扫盲班还是要继续上啊。那句话叫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哎呀呀,知道了。知道是那个意思就成了。”陈大娘不耐烦道。
都一把年纪了,还天天被逼着去上扫盲班,烦死个人!
哼,自己乖孙孙要去救京都了,老头子若地下有知,肯定也会很开心。
咱云州人就是这么能干,这么厉害!
陈大娘把纸往耿大娘手里一拍:“你去送请愿书。从这里坐车去刺史府可要五个铜板!总不能让我又出人,又出钱。”
“好好好,我去。”耿大娘好声好气地应下,送陈大娘回家。
把全过程都看完的诸葛瑜,把院门关上。
他坐在石凳上,阳光从树叶缝隙洒在他身上,却解不开他眉眼间的疑惑。
民众是愚昧的,容易被煽动的。
任何政权都不能被民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