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李龙对于钱主任还是有点愧疚感的,毕竟人家这么帮自己,最终事情没搞成。
但钱主任却是大风浪见多了,笑着宽慰李龙说这很正常。事情如果都那么容易做事,也就不会等到现在了。
在钱家吃过午饭,李龙告辞离开,在北庭市逛了几圈,买了一些零碎东西后就离开了。
离开的时候他还去那个“幸福”收购站的位置看了看,发现这里大门紧锁着,不知道有多久没开了。“幸福”收购站的牌子也已经摘掉了,显得有点空。
也不知道那个老板现在怎么样了。
李龙回了玛县,去了自家的收购站。
收购站院子里还有十来个人在排队。农闲的时候,有不少人出门找闲钱。现在改开了,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有些人心思活的找副业赚钱。这有跟人学的,也有自己慢慢琢磨的。反正这年月资源还非常丰富,只要肯动手动脑,总能找到钱路子。
来卖蘑菇的居多,还有贝母、党参、甘草。说实话这时节党参还真不怎么样,但人家来卖,自己这边也没理由不收,价格给低一些就好了。
还有拿来新鲜雪莲花的,这就比较希奇了,李龙看了两个,然后给其中一个说:
“这采雪莲可别把根给刨了,你把根刨了,那明年它咋长?以后不越来越少了嘛?”
那个提着一捆雪莲花的人脸就有些红。
是的,一捆,这一捆雪莲花得有二十朵,挺大挺重的,看着也漂亮。
雪莲花虽然听着名贵,但在北疆真不值钱,这时候收购站一朵两三块的收。到十五年后,在ZS县的大街上还能花五块钱买到新鲜的雪莲。
涨不起来,再往后,国家管控,这二级野生保护植物,自然是不能采了——虽然年年都有旅友盗采且拍视频的,但抓住的极少。
毕竟在无人区,有些人的道德下限就低了,不知道低到哪里去了。
顾博远和孙家强配合的极好,来这里的人大都知道规矩,没人闹事,毕竟时不时的会有公安过来维持秩序。
李龙也没在这里久呆,看了看,检查了一下就回大院子去了。
周一,李向前让周园过来找李龙,要他去县里开会,这回代表是确定了。李龙不仅成了代表,而且还主动的递交了申请加入组织的书面材料。
成为代表,他可不是啥都没做,直接给县教育局捐了价值一万元的书桌板凳,这手笔在这年头可不小了。
事情是通知了马晓燕的,她过来采访,这回是让李龙上到了北庭日报——上到自治区日报还有点勉强。
李龙又私下里给本乡的中小学各捐了价值一千元的书桌板凳。教育局那边需要全局考虑,那些书桌板凳基本上都发到了偏远地区的学校。
本乡的学校特别是中学虽然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但比那些偏远山区的还是要强。
等三十年后,反倒是偏远地区的学校比县城附近的要好太多了。一来是国家投入,二来那些社会慈善机构、个人捐款,都瞄向了偏远地区。
反倒是这距离县城比较近的,位置比较尴尬,既不在县里,领导无法关注到,面子工程轮不到;也不在偏远山区,无法因为穷困而受到社会的关注。
李龙两世头一次当代表,身上的使命感还是挺重的。捐款给教育部门是他的第一步,第二步原想着要好好的调查一下民情搞搞提案的,李向前让他消停一些。
眼下大家都在关注发展,他努力把自己那一摊子搞明白,然后用从供销社那里搞来的任务,带着乡亲们致富就行了,别七想八想的,到时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李龙随即就明白了。
自己能当这个代表,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民族团结搞的好,是个标杆;第二个就是乡村致富的带头人,这两个事情可不能丢。
于是他就明白了,安心的在家里呆着。时机不到,他眼下也做不到什么。
随后顾博远就给他找了个活——收割机卖完了,还有人过来订货,马上到麦季,顾博远让他赶紧去再拉些收割机回来。
拉收割机得去奎屯,一来一回两百多公里,必须提前准备。
李龙去运输公司找车,谈好之后,约定第二天清早出发,便回了大院子。
“去奎屯一趟,我打算到二哥家里看看。”晚上李龙给顾晓霞说,“给他们带些东西过去。二哥家里就靠着他的工资,估计日子过的比较紧。”
“那是应该的。”顾晓霞点点头,“也带些钱过去吧,这大夏天就是带的东西过去,有些也不好长期存放,给二哥他们带些钱过去,他们有啥需要的,就可以直接买了。”
自己家里生活比较宽裕,顾晓霞也不是小气的人。她自己娘家这边没啥亲戚,但从李龙这边感受到了亲戚的那种温情。
无论是李家的这些,还是梁月梅家那边的,顾晓霞觉得都挺好。
李龙如果知道她的想法,肯定会说,你厉害了,周围都是好人。
顾晓霞不想那么多,自己过的好,总不能看着亲戚家里过的勉强吧?
毕竟给教育局都捐了一万了,也不在意这点零碎钱了。
李龙想着还是带些东西过去比较好。他这回要开着吉普车过去,到时卡车把收割机拉回来,他自己开着吉普车和杜厂长商量一下下一步的生产计划,然后就去二哥家里。
至于买的东西,米面什么的都准备好了,这是李安国家最需要的,也是最大的开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