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九 君臣较量

  朝中虽吵的热闹,但谁也不敢私下伸出手去碰那些银两。

  尤其随着皇后娘娘的一道抄家圣旨,朝中就连拌嘴的声音都消失了。

  当消失了一个月的闵文远再度归朝,百官才知这家伙是出去密查丰饶县的县令。

  而被抄家的正是这位远在千里之外的县令。

  大朝会,白洛溪看着手中的那一长串的查抄文书,习惯性的眯了眯眼。

  无怪人家都说,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只是小小的一县主官,竟查抄出几万之数的黄金白银。

  这还不算那些土地、商铺和成箱的金银珠宝。

  即使她没有去过丰饶县,也能想象出那里的百姓在过什么样的日子。

  丰饶、丰饶,乃是丰裕、富饶之意,多么讽刺的名字。

  此次若不是阿娘和太后来信,还不知那里的百姓还要被压迫到何时!

  再环顾下面的众官员,她却突然粲然一笑,贪吧…她突然觉得抄家是件挺有趣的事。

  此次大朝会,明明皇后娘娘什么话都没说,但文武百官却齐齐觉得菊花一紧,总觉得有股不详的预感。

  尤其是心里有鬼的人,心里更是七上八下,要知道丰饶县距都城千里之外,皇后娘娘是如何得知贪墨之事。

  而接下来,大大小小的降爵、抄家之举更是让百官如见了猫的老鼠。

  外面的百姓如何载歌载舞,官员们便如何的战战兢兢。

  好在皇后娘娘的抄家兴致止在了宫宴的前半个月,让朝中百官终于放心的过了个安心年。

  也是此刻众官员才明白,之前的皇后娘娘手段温和不是她身为妇人的短视,而是边关不稳、国库空虚、人心难齐。

  如今边关捷报连连、国库丰盈、朝中新贵旧臣更是心向朝廷,那么有些蛀虫就该清理一番了。

  为了不被清理,心思深的老臣都开始约束家中子弟和族人,白洛溪便也心照不宣的放放水。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平衡朝局、社稷安稳才是重中之重。

  对于百姓来说,国安方能家安,人们不是常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如今的她深有同感。

  大皇子祁通珩八个月时,宫城迎来了边关大捷的消息,白洛溪拿着战报眼前逐渐模糊。

  她终于等回了她的水生!

  一年三百多个日夜,无人得知她是如何一日挨着一日熬过来的,不管在朝臣和宫人眼中她如何铁血手腕,实际上她也会害怕、怯懦,只是那些被她很好的埋在看不见光的地方。

  随着大捷传回都城的还有和谈的消息流传开来,这则消息却让朝臣炸了锅。

  在他们看来如今国库丰盈,正是一举拿下北漠的好时机,而不是接受和谈给对方留有喘息的机会。

  白洛溪安坐台上,目光扫向下面争论不休的大臣们,不知为何心里竟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悲凉。

  一年前,大梁边关岌岌可危,朝中文武百官竟有八成之数赞成和谈,甚至想献出皇室两位公主作为筹码。

  而今大梁终于平定边关,急需休养生息,这些人竟为了家族子弟前程不惜绵延边关战火。

  白洛溪看的分明,宁王又怎会不知这些世家心中的盘算,正好他早就看这些道貌岸然的瘪犊子不顺眼了。

  如今撞到他眼前,可就不要怪他骂的脏。

  不等他开火,只听一阵珠帘碰撞声响起,白洛溪缓缓走了出来。

  大殿原本争论不休的大臣们渐渐息了声,几位老臣见皇后娘娘目视前方面上无波无澜,心中有些拿不定主意。

  原本打算上谏的大臣也止住了上前的脚步,他们心中毕竟还忌惮着前阵子的抄家消消乐。

  “正光—”

  听到皇后娘娘的唤声,一旁低着头的小太监急步上前。

  朝臣们看到陌生的面孔不约而同的蹙紧了眉心,皇后娘娘身边一直跟着的是总管太监正保,这个小太监是谁?

  而且小太监看上去只有八、九岁的样子,这样小的年纪怎么看也不是能替代总管太监的模样。

  白洛溪拂过袖口,轻声道:“抬起头来,让诸位大臣看清你的模样。”

  正光依言抬头,只是眼睛并没有看向台下,而是低着眉眼定定的望着前方凤袍上的那朵牡丹花。

  大臣们不解其意,小太监虽然长的眉清目秀,但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诸位大臣的折子本宫都已看过,难得各位家中儿孙有这番志气,既如此,就按正光的家中情况派遣各家子弟奔赴前线,扬我大梁国威。”

  正光闻言低头,眼中一片雾气腾起。

  “哦,本宫忘了,听说正光的三个兄长皆是十岁上便投了边关军,不知诸位大臣可舍得送家中儿郎过去?

  本宫再想想,呀!瞧我这脑子,怎么就忘了,诸位大臣的儿孙可是金疙瘩,怎好和平民之子一概而论。

  本宫便开恩,将各位儿郎的年纪放宽到十四岁吧!

  正光,拟旨—”

  “娘娘三思—”

  众大臣跪倒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